查看活动

石雪清谈张卓毅纠纷:嗨球行为无违规,但这种事不能再发生了

作者: 折月煮酒 发布时间:今日11:30 阅读次数:3

10月9日,《新京报》发布了关于孙继海旗下“嗨球少年”和青训球员张卓毅解约纠纷一事的报道,其中采访到了大连足球资深人士石雪清。

2025年5月,双方谈崩。5月25日,张卓毅的母亲周亚男在社交媒体发视频主动曝光解约事件。

视频中,周亚男概述张卓毅与教练组难以磨合,且与嗨球沟通解约未果。她强调,“愿意付合理违约金,但不是天价18万。”还表示,“18万元违约金既不合理又不合法,我们自己的孩子,我们有权利选择其他俱乐部或回归校园足球”。

视频发出后,张家人被大量网友攻击、谩骂,张卓毅的训练被迫中止。为让孩子尽快拿回自由身,张家父母向中国足协提起仲裁。

8月20日,嗨球方在大连市金州法院正式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张卓毅继续履行合同,如违约将对张卓毅监护人索赔266万余元。

随着事件发酵,也引发持续热议。支持嗨球方的认为,张家“没有契约精神,损害中国青训利益。”“嗨球这次如果退让,那以后中国青训机构都没得玩了。”“立立规矩也是好事。”

体育圈选择为孙继海发声的也不少。前国脚徐亮表示,“嗨球免费培养你这么长时间,你说孩子以后不踢职业了,拿到自由身证明,转头去了别的俱乐部,这让嗨球去哪说理?”

也有圈内人士为张卓毅发声。前国脚李玮锋表示,过高的违约金不合理不合法,“你想从孩子身上要什么?青训目的并非赚钱。”

西安龙启足球俱乐部教练毛加喜说,“张卓毅是我从业12年以来,在当地见过同位置上最具潜力的孩子,未来本不可限量。但舆论发酵至今,职业俱乐部极有可能退避三舍,张卓毅的职业之路大概率已经了断。”

据职业俱乐部大连一方前负责人石雪清透露,目前国内青训机构的主要盈利方式,就是将青训球员输送至职业队时的转会费。

石雪清说,足球青训本身就是一项耗费巨大的项目,教练团队工资、运动装备、食宿训练、比赛保障都是巨额支出。 以嗨球为例,公开资料显示,嗨球一年的总支出预算超2300万元,按每年培养100名球员计算,人均年度成本超过23万元。根据“嗨球少年”在众筹平台的募集资金纪录,其共计筹集到800万元左右。正如孙继海所言,“靠公益众筹干青训是杯水车薪。优秀球员是俱乐部的宝贵资产。”

对于国内不多见的“全免费”培养模式而言,嗨球需要更多营收保持运营,球员转会方面的收入显得尤为重要。“这可能是嗨球一直坚持优先履行张卓毅合同的根本原因。”来自山东的青训工作者张强(化名)说。

山东省律师协会文化传媒与体育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成焘认为,如果法院支持嗨球方266万元违约金的诉求,从球员和家长角度来说,用一纸长约和天价违约金锁定孩子未来多年的注册权,“就像卖身契。”青训球员发展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,万一几年当中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需要自主选择球队,都可能面临天价违约金的索赔。但从青训机构的角度来看,如果判决嗨球方败诉,又会让众多青训机构认为“家长和球员方违约成本太低”,付出保证不了回报,严重打击本就形势严峻的中国青训。

多位足球业内人士认为,案件背后的“解铃人”其实还是中国足协。

西班牙足球经纪人冈萨雷斯(Fran González)告诉新京报记者,欧洲主流足球强国对于未满16岁的青训球员,规定合同只能1至3年一签,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青训球员自由身权利。

而记者了解到,目前中国足协并未出台关于青训球员与青训机构签约年限的规定。

张强表示,根据国际足联规定,青训球员成年后如果签约职业俱乐部,每次转会,培养过他的青训机构都会按比例收到一笔“青训补偿”。但在国内,由于职业俱乐部经营情况普遍不佳,这笔青训补偿难以落实到位。

由于这种现状,国内青训机构只能以“签约球员到18岁,然后直接卖给职业俱乐部收一笔转会费”的方式盈利。

“但这种现象有个显而易见的弊端,就是青训机构权力过大,直接掌握了青训球员职业生涯的‘生杀大权’。”石雪清说,现行规定下,一旦球员与青训机构发生矛盾,青训机构完全有能力在合规情况下彻底扼杀孩子的足球之路。

石雪清认为,张卓毅事件的出现,说明青训球员注册制已经到必须改革的地步。“这背后既需要主管青训的足协出台青训签约年限的规定,又需要主管职业联赛的中足联严格监管各俱乐部的青训补偿发放,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力量对中国青训倾斜更多资源。”石雪清说,“按照现行规定,嗨球的行为并无违规。但张卓毅的悲剧在中国青训不能再发生了。”

8月26日本是中国足协纠纷解决委员会对此案出仲裁结果的日子,但因为嗨球向法院提起诉讼,中国足协中止裁决程序。

成焘认为,诉讼程序的启动和足协裁决程序的中止,代表张卓毅的自由身问题短时间内不会得到解决,其训练和比赛势必会受到影响。“这个情况嗨球方肯定是能预料的,也肯定会给张卓毅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。”

新京报记者了解到,自解约事件发酵以来,尚无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对接张卓毅父母,只有一个校园足球俱乐部询问情况,但最终还是选择放弃。

今年暑期后半段,张卓毅终于回到龙启足球俱乐部重启训练。近期,张卓毅入学某初中,并加入学校初中部足球队。

如今,他的训练强度和专业性下滑严重,并且不能参加中国足协旗下的诸多精英联赛。

当记者问起“如今还喜不喜欢足球”时,张卓毅回答:“还行吧。”犹豫片刻后又说,还喜欢,但“没以前那么喜欢了”。

多位足球界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能理解嗨球方维护契约精神和既定规则的出发点,但保证孩子正常的训练和比赛也同样重要。

石雪清说,“如今双方都骑虎难下,最后恐怕两败俱伤。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青训机构的悲剧,也是中国足球的悲剧。”

标签:
收藏
特别申明: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看球通的观点。如有关于内容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发表评论
发布
热门评论
暂无评论
推荐资讯
暂无资讯~

暂无资讯~